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然啦,你首先得拦得住,其次须防王敦先期派船堵住濡须口——最终还是打得赢打不赢的问题啊。
不管怎么说,巢湖都已经有一支成型的舰队了,巴蜀水师则还是纸上预案,则将陶侃调去,指挥长江中游的水上战斗,比他留在益州要有用得多。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便陶士行,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舟船来,更难招募到更多合格的水师将兵,无论造船还是练兵,皆非一朝一夕之功。
难道真要如许柳所说,期以三岁,再伐江南吗?这时间也未免太久了一些啊。
看起来除了拍杆之外,还必须新“发明”
些水战利器出来。
于是裴该便命诸臣退下,唯留杨清,对他说:“朕思水上破敌之策……卿且为朕召彭子勤来……”
彭晓彭子勤,目前从属于兵部,为武库司从六品员外郎——员外郎指各司与副官平级的定额外吏员——一直呆在绛邑附近的秘密基地搞研究。
通过此前的一系列战事,已经证明虎蹲炮威力有限,无须大规模装备,而大铜炮又不便于运用,所以彭晓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改良火药。
绛邑附近的秘密基地,知道的人不多,杨清久在兵部,自然是清楚的,而张敞初任尚书不久,就未必明晰了,故而裴该才让杨清秘密下令,召彭晓归洛,以便自己面授机宜。
裴该的想法倒也很简单,铜炮不是因为过于沉重,后座力也大,所以不便陆战吗?那若搬上楼船,用于水战呢?
拍杆从来都是建在楼船中部的,一船一杆,不可能多树,而且用人既多,一杆拍罢,重新扯起,再发起码得好几分钟的时间。
但火炮却可设置在两侧船舷,虽然发射速度同样缓慢,总可以多设几门,轮流施放啊;至于射击精度堪虞,反正拍杆的精度照样很差……
我若是能够提前造出炮舰来,则三舰横江,就有望阻挡百舟千帆——是不是能够如设想般简单、好用呢?那便只有交给彭晓去尝试啦,希望他能够不负朕望。
实话说,以彭晓本人的贡献,官升四品,得封侯、伯都是足够的,只可惜那家伙品性不端,还时常掉链子……倘若此番能够成功造出炮船来,裴该也愿意给他再升一两级,让他将来可以风风光光地返归江南,去跟老师葛洪炫耀。
——————————
甄随既入滇池,并没有在宁州停留太长时间,因为以他的能力,是不可能担负方面军政重任的,此来既然无仗可打,也就只剩下受降一桩差事了。
遵照陶侃的嘱托——那也是陶侃受裴该所命——仍拜王逊为宁州刺史,并封成德县侯,其下诸将吏,一同旧命。
然而王邵伯却不肯接受,他希望能够返回中朝去,或者干脆告老还乡——南中这地方,我可实在是呆够了。
——王逊本籍魏兴郡,倒是已经被陶侃、杨虎给打下来了,想回乡很简单。
这也在意料之中,甄随乃将陶侃的亲笔书信,递于王逊——若要他自己开口,他可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才是。
陶士行在信中说,知道邵伯你久牧边荒,必然思念桑梓,但朝廷方灭巴氐而收南中,仓促间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继任人选来,还望邵伯再为国事操劳一段时间吧。
他说天子已然承诺,且再一任(三年),必召邵伯还都,到时候进位三品,爵封县公!
王逊没办法,只得答应暂且留任,诸将吏亦喜——这个使君咱们伺候惯了啦,当然以不走为好啦。
——然而王逊并未能再任满一期宁州刺史,两年之后,他就病死在了滇池,遗命归葬魏兴。
甄随请王逊整理宁州的地理、官员、户籍等资料,抄录副本,上呈朝廷,然后他仅仅呆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即启程北归了。
表面上是说我膝盖疼得厉害,不便久居南中湿热之地,也想回中原去寻访良医诊治,其实是担心赶不上攻伐建康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