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云南的豆腐出在石屏,烧豆腐却以建水的最有名。
到建水时已是晚上十点钟,我们放下行李,直接去了旅馆门口的一家豆腐摊,那时摊上已经没有了人。
老板娘一个人坐在那,面前放着一个很大的用来烤豆腐的铁架子,中间摆着一个锅盖。
见了我们,老板娘也没有说话,一把拿起锅盖,一股热气冒开来,下面是几十个被烤得焦黄发脬的豆腐,于是我们坐下来,用手拿着吃。
老板娘拿出一堆玉米粒,我们吃一个她就往一个小碗里丢一粒玉米,一边把生的豆腐倒在架子上,双手灵活地翻动着。
我们坐在那整整吃了3个多小时,走的时候,小碗已经被玉米粒装满了,印象中这是我吃的最多的一回。
现在昆明已经很少有专门卖烧豆腐的摊子了,大多是些烧烤摊,除了烧豆腐,还卖烤鱼,烤鸡翅,烤香肠,烤肉甚至烤蔬菜,另外米线,面条,各类快餐也掺杂其间;烧豆腐倒变成了一种陪衬。
里面烟熏火燎,酒气冲天,充满着喧嚣和杂乱,再不复以往的从容和淡泊。
奇妙的食用菌鸡(图)
很多生活在南方潮湿省份的人都有采蘑菇的经历。
云南有一道风味名菜叫火夹蒸鸡,是将鸡切为长方块,鸡腿切为大小相似的长方片,以两片鸡夹一片鸡腿,上笼用大火蒸熟,添入烧沸的鸡汤即可食用。
这道菜的烹制算不上精妙,也无名人典故为之锦上添花,之所以有名,全得之于奇妙的美味鸡。
鸡乃是一种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食用菌。
生长于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均有出产。
鸡菌的生长非常奇特,其褐色或黑褐色菌柄与地下的白蚁巢相连,并且与白蚁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所以又被称为蚁。
它的菌盖呈圆锥形,顶部暗褐色,边缘为灰色,呈辐射状开裂,像羽毛的样子。
中国食用鸡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即有记载。
《本草纲目》、《通雅》等古籍也都有记载。
鸡有许多不同叫法,《七修类稿》称鸡宗,《五杂俎》称鸡踪,《滇南新语》称鸡,《闽产录异》称鸡栖菇,《广菌谱》称鸡从蕈;此外民间还有鸡丝菇、逗鸡菇、三大菇、三堆菇、钻子头、伞把菇、白蚁菇等众多俗称。
鸡长得肥厚粗壮,色泽洁白,质地细嫩,烹制为菜具有鲜香甜美、脆嫩滑润的特色,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明代就曾将其列为贡品,如唐代杨贵妃嗜爱的荔枝一样飞骑传送。
有趣的是喜食鸡的明熹宗,吃的时候竟不舍得让皇后尝一口,可见其是何等美味了。
杨慎在诗文中将其喻为琼英、玉之;清人赵翼《路南食鸡》则赞道:“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
鸡美味何处而来,恐怕还得从它与白蚁的共生关系探寻根源。
据说有白蚁窝的地方就有鸡生长,在云南的山坡林地,很容易发现白蚁的巢穴。
这种白蚁就是那种可以造成祸患,瞬间将一座木屋蛀蚀一空的族类。
其窝高于地面一尺左右,通常几个坑连在一起,有脸盆一般大小,鸡的菌圃就生长在里面。
而菌圃乃是由工蚁的消化和半消化的残余物与鸡菌丝及其他成分共同建造的,是鸡不可或缺的培养基地。
那么营建菌圃对白蚁有什么好处呢?原来菌圃对蚁巢起着保温作用,有利于蚁卵孵化,同时还可以作为蚁群储存粮食的基地。
在粮食匮乏的冬季,白蚁还可以鸡菌丝为食物;等春天来了,白蚁则把消化物重新提供给菌圃,鸡菌丝便很快茂盛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