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部分(第3页)

且大婚期近,先帝之所付托,与国家之大典礼,莫此为重,乃一旦委而去之,不思效一手一足之力,虽居田里,于心宁安?用是茹忍哀悰,不敢再申前请,谨当恪遵前旨,候七七满日,不随朝,赴阁办事,随侍讲读。

(同卷《乞暂遵谕旨辞俸守制预允归葬疏》)

他提出五个条件,(一)所有应支俸薪,概行辞免;(二)所有祭祀吉礼,概不敢与;(三)入侍讲读,在阁办事,俱容青衣角带;(红袍玉带为吉服,故言青衣角带。

)(四)章奏具衔,准加“守制”

二字;(五)仍容明年乞假葬父,便迎老母,一同来京。

条件提出以后,奉圣旨:“卿为朕勉出,朕心始慰,这所奏,俱准。

归葬一节,还候旨行。”

(见前疏)

居正夺情之事,虽然是局势造成的,但是造成这个局势的,何尝不是居正?张瀚勒令致仕的时候,居正还没有承认在阁办事,但是他已经推荐王国光继任吏部尚书了。

他和国光说:“铨衡重任,非公不足以当之。

比时孤方乞归,然不敢以去国之故,而忘谋国之心,故敢以公进。

然公之忠亮,实素简于帝心,故疏上即荷俞允,非俟孤言以为用舍也。”

(书牍九《答太宰王疏庵》)在苫甴昏迷的当中,居正何尝有一日忘去政权?居正称道伊尹,(文集十一《杂著》)也许他看上伊尹以天下自任的那一点,但是以天下自任,正是热中政权的一个解释。

从居正十九年没有看见文明一面的事实看来,父子之间的感情,委实已经生疏了。

居正和文明中间,无论在志趣上,在事业上,都看不出一些共同的场所。

十九年的日月,三千里的距离,在父子之间,造成最大的隔阂。

居正当然知道丁忧只是二十七个月的请假,在这个时间以后,随时可以起复。

但是起复只是一个理论。

徐阶致仕了,陈以勤、李春芳致仕了,高拱、殷士儋也致仕了,除了高拱偶然一度重来以外,其余没有一个再看到北京的城阙。

政权正和年光一样,是不轻易回转的。

居正自从二十三岁举进士以后,经过三十一年的政治奋斗,才取得现在的政治地位,他怎能不留恋呢?

明朝的故事,首辅去位三日以后,次辅便把座位,从内阁的右边迁到左边,翰林院后辈和内阁僚属都穿红袍到内阁道贺。

这一次他们穿红袍到内阁来了,大家向次辅吕调阳道贺。

调阳是一个老实人,他虽然没有把座位移到左边,但是居然接受大众底道贺。

一切增加居正底恚忿。

他认识自己还没有去位,人情已经变了,将来当真去位,那还了得!

夏言、严嵩对于当日的政权,都曾经支付血腥的代价;以后徐阶、高拱,也都经过最大的危险。

现在会不会需要自己偿还这一笔血债!

留恋、畏惧,这两种强烈的情绪,占有居正底胸中。

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他舍不得当时的国家。

在自己当国的五年三个月中间,整个明朝,已经从困顿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富强的国家;自己去位以后,会不会重行回到困顿中去?这一切,只为了一个十九年不曾见面的父亲,代价未免太大了。

居正觉得李幼孜底语句还在自己耳朵里响着:皇帝冲龄,天下不可一日无相公,相公怎样忍得回去守制呀!

这样他才决定辞俸守制的办法。

万历八年他在奏疏中说过:

臣又查得前代典礼与本朝律令,凡夺情起复者,皆居官食禄,与见任不殊。

故先年大学士杨博、李贤等,皆从服中升官考满,以事同见任故也。

今臣乃辞俸守制,皇上原未夺臣之情,臣亦未尝于制中起复,比之诸臣,事体原自不同。

(奏疏九《辞考满加恩疏》)

居正辞俸守制,但是神宗没有让他枵腹从公的道理,所以万历五年十月传旨:元辅张先生,俸薪都辞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