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到了2003年,“微软小子”
成为“优秀”
的代名词,比尔·盖茨已经习惯于把一些强烈赞扬的词汇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这群中国青年身上:“绝妙!”
“完美无瑕!”
“杰出的人才!”
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大学校园。
李开复一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他坚信“未来的希望在今日中国的大学院墙里。”
在中国工作的两年里,他去了几十所大学,与几万个中国学生见了面。
他的最著名的格言之一是:“没有什么事情比和学生见面更重要。”
有一次他不肯和他的同事们去会见中国总理###,只是为了和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谈话。
他的这种信念不仅属于他个人,这是微软的文化。
事实上,比尔·盖茨的最大野心,并不是维系他的“世界首富”
的地位,甚至也不是要让他的公司打败所有竞争者。
他的最大野心是把世界上所有最优秀的学生都收归自己帐下。
但是,李开复在中国工作的最后那几个月里,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些新的迹象。
此前他着迷于“追寻天才”
,张口闭口都是中国的“名牌大学”
,而现在他常常想:一个普通的孩子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当他站在那些大学生面前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有时候“看到众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
,犹如缕缕阳光照在心里;有时候“看到中国的学生都被浪费了”
,又满腹阴郁,觉得“真是可惜”
。
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
2000年6月,也即他离开中国之前的两个月,他把这信发表出去。
他对此信寄予巨大期待。
“只要100位阅读这封信的同学中有一位从中受益,”
他说,“这封信就已经比我所作的任何研究都更有价值。”
这表明,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整个教育界。
。
想看书来
“E学生”
(2)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就像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个学生在这大厦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这个大厦并非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形状,它是一个金字塔。
金字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级,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骨、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