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部分(第2页)

但是毕竟还有一些成绩,这便是省议论。

隆庆二年八月以后,议论少得多了。

居正自己屡次说过:近来士习人情,似觉稍异于昔,浮议渐省,实意渐孚。

鄙人疏发其端,而太宰公力助之。

太平之休,庶几可望,但不知后来何如耳。

(书牍一《答中丞梁鸣泉》)

近来士习人情,似觉稍异于昔。

李石翁宽和沈静,斡握机衡,仆亦竭其芬钝,以共相疏附,诗所谓“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者,或庶几焉。

(同卷《答御史顾公曰唯》)

近来士习人情,纪纲法度,似觉稍异于昔,实自小疏发之,然忌我者,亦自此始矣。

念既已深荷重任,义当直道正言,期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遑恤其他。

(同卷《答奉常罗月岩》)

太宰指吏部尚书杨博,李石翁即李春芳,字石麓。

本来从嘉靖末年起,内阁里面,种下斗争的种子,许多议论发生了,“或一事而甲可乙否,或一人而朝由暮跖”

,这是事实。

现在高拱去了,徐阶去了,吏部尚书有老成练达的杨博,内阁首辅有宽和沈静的李春芳。

一切的风波平定下来。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停止,到隆庆三年的秋天,风波又起,以后波涛汹涌,直到隆庆六年的秋天。

隆庆四年,居正曾说:“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宋之所以不竞也,不图今日,复见此事。

仆不度德量力,欲一起而振之,而力不从心,动见龃龉,茹堇怀冰,有难以言控者,唯当鞠躬尽瘁,以答主知而已。

其济与否,诚不可逆睹也。”

(书牍二《答藩伯施恒斋》)居正当日的处境,我们由此可以想象。

李春芳、陈以勤这几位大学士,只是太平的宰相,在动乱底当中,他们谈不到干济。

相传徐阶致仕以后,春芳长叹一声:“徐公致仕了,我说不到久留,只有早晚也去,”

他说。

“只有这样,才可保全令名,”

居正接下说。

据说因此春芳连上三疏,请求致仕。

(《明史》卷一九三《李春芳传》)事情也许不一定如此。

但是居正对于当时的朝政,委实十分地忧虑。

后来他也说“窃见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陵夷,骎骎宋、元之弊。”

(书牍十《答司空雷古和叙知己》)他真不料到在这个困难中,“一起而振”

的抱负只存在自己底腔子里。

当他看到这几位雍容进退的大臣时,他会想起孔子底议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孔子不是过激,他只觉得处在有责任的地位,应当把责任切实负起来。

孔子又曾经提起质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居正当然记得《朱嘉《集注》“典守者不得辞其过。”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