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抓到一个“臭虫”
,而且他也不像别的黑客那样隐名埋姓。
他把自己的来路全部公布在网络上。
严格说来,他的行为并不违法,因为他并没有利用微软的“臭虫”
去攻击他人,也没有给他人造成损害。
但这样的“黑客”
让微软感到头疼,微软安全小组的工程师们非常希望找到他,于是向张亚勤寻求帮助。
“可以肯定他是一个中国的学生,”
他们告诉张亚勤,“在湘潭大学读书,名叫刘蝶雨。”
中国,湖南,湘潭大学。
蝶雨坐在他的拥挤不堪的房间里,盯着电脑屏幕,目不转睛,已经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那上面是微软公司最得意的产品之一“因特网浏览器”
。
他知道他想找的东西就在那里面,他已经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可它为什么还不出来呢?
“这个系统的安全措施是不准使用字符‘a’,”
他自言自语地重复:“不准使用‘a’。”
一个念头在他脑子电闪雷鸣般地滑过去:“微软的检查人员一定会检测‘a’,那么我就使用‘A’好了。”
他一边想,一边用手指敲击键盘。
就在那一瞬间,“因特网浏览器”
出了麻烦。
他裂开一嘴大板牙,嘿嘿笑了:“我破坏了它的规则?是不是?”
他找到了想要找的东西,原来那就是一个大写字母“A”
。
这已经是他在“因特网浏览器”
上找到的第五个“臭虫”
了。
像往常一样,他把它公布在因特网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他站起身来,不禁有些得意:微软公司那样的庞然大物,好几千人做出一个“浏览器”
,你不能不说它是全世界最棒的软件,有多少人把它恨得咬牙切齿,又奈何它不得,可是我有办法找到它的毛病。
他身边有不少恨微软的人,看了他做的事情,不免大快人心。
开心完了,又在猜测微软那边的动向。
“真奇怪,”
有个同学对他说,“微软还没有对你采取行动啊?”
“采取行动?”
他将信将疑。
一种不安全感也越来越浓地聚集胸中,又想到“这座城市里面经常发生刑事案件”
,不禁紧张起来。
“我经常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