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作战规划
李志所带的,是并州府附近河东道南部的二十个军府的两万府兵,有五千骑兵,一万五步卒,其中战斗人员一万人,四千为枪盾带甲步兵,六千为轻装弓手。
战马五千匹,驮马六千匹(按唐制一伙十人配驮马六匹,这个数字还少算了)。
行进速度并不快。
参考古代征兵标准,步卒须能负重“日行百里”
,每天的脚程在五六十公里上下。
金代顺昌之战全为轻骑,丢弃器械辎重,七天内行进一千两百里,每天能0里;而蒙古马虽然冲刺速度不佳,但是行军极限一天能够跑250英里以上,约合唐里700里。
这基本上可以描述出古代军队不同行军方式的机动能力范围。
因此,李志花了五日,终于把兵带到了胜州李道宗军驻地,并令后勤兵从太原府仓补给所需粮草。
根据二十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甲种敦煌算书》残卷(藏于巴黎,编号)所记载,经过李俨先生所补出的五男日食口粮标准,是丁男升,老男7升,中男6升,小男5升,黄男4升。
(古用汉升,合约200毫升),参考唐朝时期公务员的口粮标准是“丁男日给米两升”
(唐大升,合600毫升),是一致的,都为2l左右。
和现在的标准比,
而战马的口粮也有记载:“上马日给粟五斗,中马日给粟四斗,下马日给粟三斗。
三等马平均日给粟四斗。”
(古斗合2l),《唐六典》载“秣马给料”
,通常是每匹马春冬日“藁一围”
“粟一斗”
,夏秋日“青刍一围”
“粟减半”
。
(唐斗合6l)。
也就是说,每匹马的日口粮约为6-l,是人食量的五倍多(不考虑可以就地补给的青草)。
因此,这一只在唐代编制中很常见的军队,每天后勤补给的需求,就是人的24万l加上马的66万l,一共是9万l,也就是九百个立方米的粮食。
沉重的运输车队从五百里外的太原府运送补给,一来一回则在十四天左右,就算不考虑车队自身消耗,那么它们的单次运载能力要达2600立方米以上。
把这个换成工程上更直观的数据,就是2l小米约合500g到750g的重量,为了便于计算取l合500g,那么每天9万l粟米就是45吨。
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四**车,骡马十匹左右,运载能力是五十石,合重量5吨。
那么每天需要十三俩大车的满载运输。
算上十三辆大车一百三十匹骡马,假设这骡马吃得少,给00匹马的口粮,来回十五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为45吨重的粮食(和马吃的相比,车夫吃得不算多少)。
因此实际还额外在需要一辆大车来运输自身消耗的粮食。
按照5天的往返周期,他们需要5x4=20辆大车的车队进行补给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