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还记得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成都买过一种“良心印花”
,贴在自己用的书上。
这种印花比普通的邮票稍微大一点,当中一颗红心,两边各四个字:“万众一心”
和“勿忘国耻”
。
据说外国人讥笑我们是“一盘散沙”
,而且只有“五分钟的热度”
,所以我们发售这种印花以激励自己。
我那个时候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后来我相信了无政府主义,但爱国主义始终丢不掉,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一直受到各种的歧视和欺凌,我感到不平,我的命运始终跟我的祖国分不开。
然而有一点我应当承认:我当时贴了印花,我记住了国耻纪念日,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和五月九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条约“二十一条”
,五月七日提出最后通牒。
五月九日袁世凯表示接受。
因此当时有两个国耻纪念日)。
但过了一个时期我就把“印花”
的事忘得干干净净,偶尔想起来自己也感到难过:难道我真的只有“五分钟的热度”
吗?我每自责一次,这个记忆在我的脑子里就印得更深一些。
所谓国耻早已雪尽。
今天的青年并不知道“五·七”
和“五·九”
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我没有忘记,而且我不愿意做健忘的人。
这一年我身体不好,工作较多,很少时间读书。
但偶尔也翻看了几篇青年作者的作品,有的写了他们个人的不幸的遭遇,有的反映了某一段时期的现实生活,有的接触了一些社会问题……,总之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揭露了某一个时期我们社会生活的真实的侧面。
有人讨厌这些作品,称它们为“伤痕文学”
、“暴露文学”
,说这些作品“难免使人伤悲”
,使人“觉得命运之难测、前途之渺茫”
。
也有人说:“斗争才是主流”
,“写反抗的令人感愤”
。
我很奇怪,究竟是我在做梦,还是别人在做梦?难道那十一年中间我自己的经历全是虚假?难道文艺界遭受到的那一场浩劫只是幻景?“四人帮”
垮台才只三年,就有人不高兴别人控诉他们的罪恶和毒害。
这不是健忘又是什么!
我们背后一大片垃圾还在散发恶臭、染污空气,就毫不在乎地丢开它、一味叫嚷“向前看”
!
好些人满身伤口,难道不让他们敷药裹伤?
“忘记!
忘记!”
你们喊吧,这难忘的十一年是没有人能够忘记的。
让下一代人给它下结论、写历史也好。
一定有人做这个工作。
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给他们留一点真实材料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个人的遭遇如实地写下来呢?难道为了向前进,为了向前看,我们就应当忘记过去的伤痛?就应当让我们的伤口化脓?
我们应当向前看,而且我们是在向前看。
我们应当向前进,而且我们是在向前进。
然而中华民族绝不是健忘的民族,绝不会忘记那十一年中间发生的事情。
8月6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八日香港《大公报·大公园》。
明,一个让无数人激情澎湃,它不会因时间过去失去魅力。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群体魂穿的故事这是一部糅杂了武侠精神战争残酷以及人性的体现的故事同时...
原以为一切都将结束林安醒来却发现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这次不会再错过那些美好不会软弱无力的让那一切再次发生...
21世纪青年张明宇死于交通意外,穿越到了1937年抗日战场上!值此民族危急,国难当头,率领英勇铁军抗击日寇!南京保卫战五百战士,誓死杀敌!徐州会战三千铁军挫敌精锐!五万铁军决战平津,十万精锐横扫华中!武汉决战三万铁军扬名天下!三万远征军,血战野人山!百万雄师东渡海,踏平东瀛凯旋归!...
张晓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大唐双龙传的世界,更不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了做什么。不过张晓知道自己有一件事情是必须做的,那就是不被饿死。...
...
孝顺女儿王丽上辈子被家人害得夫死子亡,半生坎坷,中年早逝。谁知道,老天爷保佑,她重生了!回到了一切都还没有开始的十四岁!这一世,坚决不能当文盲,要去考大学!这一世,坚决不能被卖了换彩礼,要自己找个合心的好男人!不过,这位军人大哥,你太老了吧,我才十四岁未成年。本书架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