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前天看完《往事与随想》中译本第一部的校样,我又写了一篇后记(《后记二》),现在摘录在下面:
……五月我在巴黎两次会见赫尔岑的外曾孙,在巴斯德学院工作的诺艾尔·利斯特博士和他的夫人,第二次他还介绍我认识他的兄弟莱翁纳尔。
我重访巴黎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诺·利斯特这个人。
可是他在报上看见我到达巴黎的消息,就主动地跟我联系,到旅馆来看我。
他第一次看见我,仿佛看见亲人一样。
我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我们谈得融洽,主要谈赫尔岑的事情。
他送了我一些有关的资料和书籍。
他又介绍《往事与随想》的法译者达利雅·奥立维叶同我见面,并且让她带来她的法译本前两册。
他知道我去尼斯扫赫尔岑墓,便打电话通知他的亲戚安·昂孚大夫在公墓等待我,要他向我说明赫尔岑夫妇葬在尼斯的一些情况。
在我返国的前一天中午,我有别的活动,刚刚走出旅馆,诺·利斯特先生在后面追了上来,交给我一封信和赫尔岑的彩色画像的照片。
像是赫尔岑的大女儿娜达丽绘的,现在在他的家里。
他特地为我把画像拍摄下来。
信上还说,画像的黑白照片取到后就直接寄往上海,我可以在中译本里采用。
我和这位和善的老人分别不过三个星期,他的亲切的笑容还在我的眼前。
我刚刚根据他给我的资料校改了《往事与随想》中译本第一部的校样。
我每看完一章抬起头来,好像这位老人就在旁边偏着头对我微笑,甚至在凉风吹进窗来的深夜,我也感觉到他的微笑带给我的暖意。
我感谢他的深情厚谊。
《往事与随想》中译本第一部出版了。
这只是一件巨大工作的五分之一,要做完全部工作,还需要付出更辛勤的劳动。
我有困难,但是我有决心,也有信心。
敬爱的远方的朋友,您的微笑永远是对我的工作的鼓励。
我常常想起您的帮助,我绝不放下我的笔。
让我再一次紧紧地握着您的手。
我同诺·利斯特夫妇见面还有一次,那是在十一日下午我国驻法大使馆为我们代表团举行的告别招待会上。
他们来得不早,见到我显得很亲热。
我也是这样,好像他们是我五十一年前在巴黎认识的旧友。
的确,我一九二八年第一次买到《往事与随想》,开始接触赫尔岑的心灵。
今天正是我和他们同样热爱的赫尔岑的著作、同样珍贵的赫尔岑的纪念把我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谈起赫尔岑一家的事情,我们好像打开了自来水的龙头,让我们谈一天一晚也谈不完。
他送了一本书给我:《浪漫的亡命者》。
明,一个让无数人激情澎湃,它不会因时间过去失去魅力。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群体魂穿的故事这是一部糅杂了武侠精神战争残酷以及人性的体现的故事同时...
原以为一切都将结束林安醒来却发现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这次不会再错过那些美好不会软弱无力的让那一切再次发生...
21世纪青年张明宇死于交通意外,穿越到了1937年抗日战场上!值此民族危急,国难当头,率领英勇铁军抗击日寇!南京保卫战五百战士,誓死杀敌!徐州会战三千铁军挫敌精锐!五万铁军决战平津,十万精锐横扫华中!武汉决战三万铁军扬名天下!三万远征军,血战野人山!百万雄师东渡海,踏平东瀛凯旋归!...
张晓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大唐双龙传的世界,更不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了做什么。不过张晓知道自己有一件事情是必须做的,那就是不被饿死。...
...
孝顺女儿王丽上辈子被家人害得夫死子亡,半生坎坷,中年早逝。谁知道,老天爷保佑,她重生了!回到了一切都还没有开始的十四岁!这一世,坚决不能当文盲,要去考大学!这一世,坚决不能被卖了换彩礼,要自己找个合心的好男人!不过,这位军人大哥,你太老了吧,我才十四岁未成年。本书架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