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激是激励,不是现在的感谢的意思,我本来是一个小地方人,也没有什么地位,先帝不因此看不起我,来跟我讨论天下大事,所以我受到感奋和激励,我才出出山的,这是谦辞啊。
是对先帝的追念啊,是归功于先帝啊,实际上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国士,无双国士。
国士的特点是什么?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有一首歌叫《毕业歌》,大家都很熟悉嘛,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都有这个志向要做国家的栋梁,要担负起天下的兴亡,难道诸葛亮连这点志向都没有?否定他这个志向才是贬低诸葛亮呢!
而且如果诸葛亮真是打算死守隆中不出来的,不肯出山的人,刘备不会看得起他,我在《春梅煮酒》一集讲过一个事实,就是有一个叫做诈汜的人去找陈登,陈登见了他以后自己睡大床,让他睡小床,这个耿耿于怀跟刘备说,刘备说你是什么人?你是个士人,你是个国士,国士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在天下大乱就等着你们出来,报效国家,拯救人民,你们都不肯出山,耐天下苍生何,你在干什么?你在求田问舍,不要说陈登瞧不起你,就是我刘备也瞧不起你,陈登还客气让你睡小床,你到我家里,我让你睡地下。
所以一个在这样国难当头不肯挺身而出的人,刘备是看不起的,而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我们去读《三国志》,刘备败走当阳和鲁肃一起来到夏口,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追过来了,怎么办?诸葛亮说的什么话?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挺身而出嘛,所以他就是一个挺身而出的人,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因此当曹操准备要打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发现荆州危险,他是会出去找刘备的,他会主动去找刘备的,只不过由于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这一次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也可能是诸葛亮去见了刘备以后,刘备还要考虑一下或者还要考察一下,诸葛亮又回到隆中去了,然后刘备再到隆中去见诸葛亮,所谓三顾也不一定就是只有三次,也可能是多次,也更不意味着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可能次次都见到了,谈了很多的话,越谈越拢,最后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所以这样一个解释不但不是贬低诸葛亮,相反是高度的肯定,因为我们从这个案例里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诸葛亮的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肯定的精神。
那一种做清高状,扬言要做隐士,不肯为国家效力的,那种所谓表现是酸腐文人的表现,不可取,这是第一个谜,出山之谜。
画外音:有着国士之风的诸葛亮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他的出山没有世俗人眼里的故做清高,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出山之后的诸葛亮忠心耿耿,恪尽职守,帮助刘备完成了自己的霸业,然而在刘备称帝的八年以后孙权在武昌称帝,并派使臣到蜀表示二帝并尊,让人吃惊的是诸葛亮不但没有阻止孙权,还派人前去祝贺,他承认孙权称帝,同意二帝并尊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有着正统思想的诸葛亮为什么接受这个现实呢?这也就成了诸葛亮留给后人的第二个谜团。
第二个,并尊之谜。
所谓并尊是什么呢?就是承认孙权称帝。
我们知道孙权称帝是比较晚的,但是后来还是称帝了。
三国时代称帝的这个程序是这样,首先是曹丕称帝,曹操死了以后他接替了魏王,然后接受了陈群的九品官人之法和建议和士族地主阶级达成政治交易,然后上演一场所谓禅让的人这样一场政治笑剧,当了皇帝,那么当了皇帝以后,汉就没有了,变成魏了,这时候第二年刘备宣布称帝,仍然叫汉,因为汉皇帝没有了,汉代也不能没有皇帝嘛,那么我刘备来当,那孙权迟迟没有称帝,但是最后还是称帝了,孙权称帝以后就派使者到蜀国去通知蜀国,说我也当皇帝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两个皇帝啊,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啊,因为自从有了帝国制度以后,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国家,一个皇帝,一个政府,怎么搞出两个来呢?何况北边还有一个,当然了,这个孙权提出来的是你们蜀汉也承认我东吴,我们东吴也承认你蜀汉,我们都不承认曹魏,那也不行啊,天无二日,人无二君啊,(但是)诸葛亮同意,而这个同意在以前是不可设想的。
当然,在三国关系中诸葛亮是极力主张联吴抗曹的,这是自始至终的从来没有变过,所以夷陵之战以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了和东吴的盟好,派邓芝使吴,孙权同意了,从此吴蜀两家就再没有发生过战争。
但是邓芝多次使吴,第二次出使吴国的时候,那时候孙权还没称帝,孙权就提出了二帝并尊的设想,孙权说如果将来天下平定了,我们把曹魏灭了,贵我两国共治天下如何啊?邓芝说什么呢?说大王啊,这恐怕不行,我们两国联合起来灭了曹魏以后,我希望你们能够识时务,意思就是希望你投降,如果你们贵方不识时务的话呢,不好办,天无二日,人无二君,那我们两国都只好各自回去,各自的君主修德政,各自的文臣武将练功夫,我们大家都把鼓槌拿起来敲,战场上见。
这是邓芝使吴的时候说的话,但是当孙权当真称帝的时候,诸葛亮决定承认二帝并尊,这件事情意义非常大的,它对于一个正统思想很重的人来说,迈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为什么会这样做?表现出什么来?我认为表现出的是诸葛亮的务实精神,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我们现在回过头去读他的《隆中对》你看可有一句空话,非常实在,刘备还说什么: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没有跟你讨论什么主上蒙尘,奸臣窃命这些问题,他讲的是你赶快占块地方,董卓一来天下大乱,所有人都在抢地盘,你非得有根据地不可,非常实在,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所以这个并尊二帝,我认为又体现诸葛亮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就是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北伐,这个问题我在前面节目里面已经讲过了,就是为什么要不停的北伐,也不是他不审时度势,实在是除了这样做以外,没有别的选择,这就不展开说了,第二个谜。
画外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位象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的丞相了。
他的政治韬略让他走出茅庐,辅佐刘备,他又顾全大局承认孙权称帝,恪守与东吴修好。
刘备去世以后,他又辅佐幼主刘禅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为己任,实行联吴抗魏战略,并亲自率师数出祁山攻打曹魏。
在对内治理上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然后就在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背后,又留下了一个大权独揽,架空刘禅的说法,因此这一对君臣关系就变得十分微妙。
那么诸葛亮是否真的架空了皇帝?他又是否真的大权独揽呢?这也就成了诸葛亮身后的第三个谜团。
第三个,专政之谜。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诸葛亮这一生第一件辉煌的事情就是出山以后,促成了孙刘联盟,但是赤壁之战以后一直到夷陵之战,我们基本上听不到他的声音,真正的大展宏图是在刘备去世以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全面接管了蜀汉政权。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一入宫门深似海。沈嘉玥自入了东宫,便知这皇清城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她是东宫的侧妃,又是后宫的惠妃,是体恤下人的主子,也是温婉贤惠的臣妾。她不愿踩着血奔上锦绣的前程,可血池边的她,仅仅只有一双绣花鞋,艳丽的血迹一点点浸透她的双脚,渗进她的骨髓。她一步一步走着,每走一步,就多一分危险。波谲云诡勾心斗角。她的挣扎,她的泪水,能换回什么?换回几许深情?换回一片痴心?还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偌大的皇清城,有一位嘉人,只愿伴君在侧,许君一生。第一章开始读,请戳这儿79561386881大家可以进来讨论交流哦!皇城有嘉人读者群419024872...
浩瀚万界,仙魔纵横!一个小修士杨晨,陨落后重生于生前的那个小世界之中,似毫不起眼!但诸天世界的命运,却因此而改变!执幻剑,我欲凌天下!踏仙路,我欲成仙主!...
重生成为药商之女,拥有全国最大的连锁药铺和一手逆天医术。狼心狗肺的姑父,面慈心狠的姑母,阴晴不定的公主,还有凶狠毒辣的四表妹。且看她如何用药,用毒,用无双医术,让这群牛鬼蛇神通通吃不了兜着走!那个啥公子,她逃婚出京只是为了找寻身世,你不必笑得一脸得意。还有那啥小王爷,逃婚是她不对,但你也不用追杀到天涯海角吧。...
孙恒重生了,不仅带着末世八年挣扎的记忆,更从祖传的石珠中获得神秘逆天传承七十二变!变,并非简单的变化形体,而是神通!复制,是孙恒所传承到的第一种神通身怀七十二种神通,孙恒不仅要带着身边的人在这妖魔鬼怪肆虐末世中生存下去,更要扫开重重阴霾,弄清末世降临的真相,再造一个浩然天地!...
那一天,摇动金箍棒,不为战斗,只是为了自由。那一次,踏上九霄,不是为了荣誉,只是为了自由飞翔。一只小猴子,却有凌天志,站在苍穹之上仰天长啸...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十八个漂亮姑娘凑在一起,则令人眼花。春暖花开的四月天,蓝江市一中综合楼第三层的大舞蹈室内,十八个原本分布在高一至高三各个班级的女生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着。这个从上学期就开始排练的舞蹈节目,其主题无非是弘扬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并且含蓄地表现出建设四化报效祖国的中心思想,由于其类型太过保守传统,对少男少女们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对校领导们来说则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因为,本月底就是蓝江一中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届时海内外的知名校友都将返校庆贺,眼下众女排练的舞蹈,将作为校庆时的压轴节目。不难想象,能够参加这次演出的妹子,脸蛋和身材在一中属于什么样的水平。事实上,由于这保留节目,一中那些才貌出众的女生之间还爆炸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