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部分(第3页)

人们上班工作在一起,因为是同事,下班回家还在一起,因为是邻居。

“大院”

成为那时候大多数城里人的典型生活方式,也囊括了宏江的全部生活。

他每天进进出出,看到的永远是那个大门,永远是那个警卫,永远是爸爸妈妈的那些同事,还有他们的孩子,谈论的永远是同一个话题。

一个城市的精粹往往不是它的物华天宝,而是人。

叶县虽说是个小城,距离省城郑州还有100多公里,但它现在成了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流放地”

人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宏江也被这股潮流带了进来。

他立刻感到换了一个新天地,这里没有“大院”

,没有高墙,没有警卫,眼前都是新鲜面孔,耳边都是不同方言,接触的人多了,眼界和空间大了很多。

张宏江成年之后并不总能处处争先,但他始终拥有一种开阔的眼界,先是抱定走出国门的信念,接着认定丹麦太小,然后又说新加坡也是一座“小庙”

,根本无法容纳他的想象力和激情,所以才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去了美国。

他就这样让自己在欧洲,亚洲和美洲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中国。

别人听到他的经历,都说他的世界眼光是在周游世界的经历中建立起来的,其实,这与他的这段童年经历不无关联。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

的起跑线上,那就确立第五个观念:你的一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

新“开复定理”

(1)

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李开复

许多年后李开复功成名就,说过不少精彩的话,先是被叫做“院长话题”

,后来被叫做“开复话题”

有一篇的题目叫《我的人才观》,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他认定今天智慧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比如他说:“在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或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能多生产20%或30%。

但是,在一个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

这一思想流传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让无数学生激情澎湃。

两年以后的一天,开复和一个记者在北京嘉里中心重逢,相对而坐,彼此再次谈到这个话题,这一回,开复说:

“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开复是在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年里,被老师和同学们当作“天才”

的。

但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开始相信“其实没有什么天才”

他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初中一年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