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部分(第4页)

中国有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海峡两岸的人们都相信,都喜欢把它贴在家门两侧。

由上几代人的延续来说,张家也是个书香世家,从来就有读书传统,曾祖父是个秀才,祖父是个医生,一代又一代的家训延续到父亲,再传给益肇:“财产不重要,知识最重要。

身外之物不重要,脑子里的东西最重要。”

学校的教育采用传统方式。

一个班大约50个学生,每天上课下课,按部就班,做一大堆练习题,再背诵一段课文。

像《三字经》这种课本,中国人已经背了千百年,爷爷背过,爸爸背过,现在又轮到益肇来背诵。

老师们都说,学习中国的文字就是要靠背,他们看到记忆力好的学生就两眼放光。

益肇到今天还记得,当他流畅地把“九九乘法表”

当堂背诵出来的时候,老师投给他的笑容是多么灿烂。

这让益肇小小年纪就在脑子里不断猜测:“学习大概就是吸取知识,好学生就要把知识全都装在自己的脑子里。”

老师评估学生的方法形形色色,同大陆这边如出一辙:没完没了的考试卷子,统一的分数标准,成绩单,排名次,给前几名颁发奖状,把后几名数落一番。

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区别完全在分数,哪怕你只差分,就有可能落后很多名。

益肇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以为学校本来就应当是这样的,直到他后来到了美国,才发现那是中国式的教育,“美国是没有这种作法的。”

让孩子们到美国去读书,是这个家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决定。

1979年的台湾有点奇怪,尽管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的访华让美国和台湾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冷淡下来,现任总统卡特又在这一年的第一天让美国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

,可是台湾的民众似乎更加关注美国。

一句新的民谣就是在那时流行起来:“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

每个家庭都在谈论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的可能性,这成了一股潮流,也成了张家的话题。

像开复的母亲一样,益肇的母亲也相信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把他们送到那里去。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2)

“反正大学毕业后也是去美国留学,”

父亲说,“那不如早一点过去。”

母亲同意父亲的看法,她唯一的担心是孩子太小,不能独立生活。

于是母亲辞去教师工作,带着5个孩子投奔大洋彼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舅舅家里住下来。

父亲留在台湾继续挣钱,供养孩子们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

那一年益肇11岁,碰巧和开复离台赴美时的年龄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

的起跑线上,那就需要有第九个观念:有钱花在教育上。

新发现

读者看到这里,应当已经发现“E学生”

的第一个秘密:不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

事实上,在我们研究的30个“微软小子”

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聪明过人,他们在后来之所以有超越常人的表现,乃是缘于后天的教育,而非天赋。

首先,他们在教育的起点上,就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念。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富有启示性的新发现:

的人出生在小城小镇,并且在那里度过童年。

2。

至少有两个发育不良的例子,仅仅由于教育,他们才能后来居上。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