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个人而言,只有上班的工资大于你的花销时,你才会去上班。
也就是说,每个人,工厂在参加经济活动时,都在创造利润。
这些利润可以换成钞票。
如果每个人把钱放在自己家,不放在银行,那么这笔财富就在某处囤积起来,即不会天然制造利息,也不会产生任何效用。
相反,如果放在银行,银行可以把这笔资金注入到其他经济环节中。
这一次,它不用去制造额外货币,使用他人的余额的货币,就可以救活另外一个生产链条。
这个生产链条没有朝廷这种亏钱货,而是三个工厂,工厂1拿到100贷款,制造了120的材料,其中扣去5元利息,得到15利润。
这120的材料被工厂2制造出140的商品,这140的商品投放到市场,被买家消费。
这个环节中,银行拿回100元本金和5元利息,市场上却出现了260元的商品,35的利润。
毫无疑问,小钱起到了大作用。
既然贷款即可以产生利息,又能推动市场,如果某个人特别有钱,那他也可以替代银行自己拿到这些金融利润。
如果他自己钱不够,又知道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渠道,那他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最简单的模型就是:借5%利息的钱,投资10%利润的工厂,这样他空手就创造了他能找到的钱的5%的利润。
可谓无本万利。
当然了,这样的好事,可能只有朝廷才能干。
不然,谁敢给你借钱?
现在的经济学解释杠杆效应的时候,有这么几个数据,利息率,回报率,融资比例。
比如朝廷有100元,银行愿意以8倍的比例借给他800元,利息4%,然后他投资5%回报的产业,这样他得到900乘以5%等于45元的利润,只需要支付800乘以4%的32元的利率。
收回成本以后,他还清了欠款,投资100元获得了13元的利润,这样比起他只投入自己的100元,回报率就从5%被放大到13%。
请注意,这里银行引发的钱,可以是无中生有然后偷偷回收的。
也就是说,只要有经济活动,银行即使自己没有钱,也可以在不乱发钞票的时候,获得利润。
这样的流转,经济学术语叫做流通性。
按照现代经济的眼光,唐代的经济的流通性……那就是基本没有……
也就是说,这样的社会,大家都喜欢囤积货币。
一个多产的农民,或者手工业者,他倾向于囤积货币,因为别的商品不能存放,生产出来没有人要,很快就浪费了。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把货币从市场上换回来,放在家里,埋在地底下。
朝廷生产再多的钱,也是填不满市场需求的。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能流通,都在地底埋着,通货发生紧缩,物价下降。
这样钱囤积的更加厉害。
缺钱的人们难以欠着钱活着,所以只会维持最低的消费。
消费下降以后,整体的收入都会下降。
这样带动了整体经济的萎缩。
知道退化到一种没有货币流通的没有经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