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再是春秋鼎盛的御史大夫秦汉,也面不改色理所当然般地落座。
第三位落座者是华国太尉魏晋。
华帝闭眼聚神,却清晰地察觉到秦汉、魏晋这二人几乎是同时落座。
接着是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
执掌司空台钦天监的监正大人周正渊。
耄耋之年仍然坚持上朝,不可谓不鞠躬尽瘁。
过分年轻的新任丞相陈秋,与跟曹大貂寺一样深不可测的大国师夏赟均未落座。
而左旁清一色的军伍之人——
无论是诸持节都督,还是龙骧、征掳、骠骑等各大将军,皆是整齐划一拱手抱拳,朗声道:
“谢主隆恩。”
话毕。
却是昂然矗立。
并未有一人坐下。
军人傲骨。
理应如此。
华帝再次唤起跪拜的诸臣,开始了今日有四人被赐座的“特殊”
朝政——
一论苍生社稷。
二论边关军防。
再论国祚方熙。
高坐在至尊之位上的华帝看着这群能言善辩的能臣,心里却始终觉得少了些什么。
倘若把这满朝文武济济一堂比作灿若繁星的话,那么在这繁星之上,还有一人可视作那最为璀璨耀眼的一方银河——
此人毋庸置疑便是坐镇帝国西北门户的、华国军中第一人,帝国大元帅杨彦启。
隆重介绍一下主角之父——
杨彦启,字守仁。
年少成名,出道即巅峰。
不同于其他名将大大小小无数战役未尝败绩,这一位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只用了一战便将个人声誉推至了顶峰。
这一战便是十三年前举世震惊的瑶台山一役。
要知道烽火不绝的边关咽喉瑶台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正是由于这位横空出世的英少年“一战而定天下”
后,从此帝国的西北三郡再不受外族一蹄之祸,几百年的北方边关祸患竟是彻底革清。
那一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杨守仁拜了历朝最高军衔的“大将军”
,华帝甚至认为远远不够,还破了先例对其往上追封了大元帅。
封无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