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元和七年2年,京师大风雪,毁屋扬瓦,人多压死,水积城南,深达丈余……
由此可见长安城的排水管道多么的不靠谱了(貌似这是中国的传统)。
也正是因为此,长安城内用以处理生活污水的渗井的数量几乎和水井的数量一样多。
现代的观点,城市的良心就在于下水道系统,是很有道理的。
也正是基于这一段经历,北宋都城汴京就下了很大的力气修整庞大的下水道系统,只是后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已……
身为一个长安控,怎么会坐视长安被地下水污染所困扰呢?其实从现代的规划观点,长安城太大,地形起伏,应该在城中低洼处开凿人工湖用以调蓄洪水,并且在修建引水渠的同时,也修建统一规划的下水道,把长安城的生活污水引往渭水主流排出。
而且长安城还有一个让你惊讶的事实:它整个的面积中有是用作菜地或者耕地的!
这不是一个泱泱大城值得庆祝的事,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市政规划工程的悲哀。
就像北京堵车堵的一比一样。
彻底的悲剧。
所以,李志坚要在地势最低的长安城西北,重新开始修建主排水管道。
这个地方,正好就是玄奘和尚刚开始翻译经书的修德坊的位置。
而大慈恩寺还要几年才能修好,眼下的长安,是木有大雁塔的。
鉴于当时长安城的固有布局,城西的排污渠将穿过龙首原,流入渭水,城内泄洪口定高程97米,正好比最低处差不多低米。
而城东的排污渠将向东,注入浐水,排污口高程定为407米,正好比城东的最低处也低了米。
就算不借助裴小三的测绘队,当时的土木工人也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因为大业城的引水渠,就是准确的沿着城内等高线所修建的。
并州小店村煤矿的白老头已经带着熟练工人在长安附近寻找煤矿,相信不久以后,水泥和煤炭就可以在长安本地完成供给。
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在全长安开始修建新的下水道系统了。
长安的街坊结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次施工,可以正好在一个坊内统一规划,完成施工。
于是,修德坊便成了第一个试验田。
工程其实是很容易的,直接在路旁的水沟的基础上开挖,扩建为宽米,深四米,使用水泥来防渗,水泥混合卵石和竹筋进行底层和池壁的加固。
然后下水道的是暗渠,顶板是多块预制水泥板砌成的,就如同赵州桥里石拱结构一样。
因为排污渠是上窄下宽的形状,因此石拱可以做的曲率很大,显著的降低了施工难度。
在砖石拱这种结构里,跨度越小,曲率越大,施工难度是越小的。
这也是为什么赵州桥以优美扁平的形状,巨大的跨度,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奇迹般的作品。
五百工匠都是短番匠。
和府兵一样,工匠的服役也是轮流来的,比如一年二十天的服役期限,那么他们会把几年的役期凑成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段,几年来一次,一次做大概2个月,不同地点的工匠轮流上番。
也有长期做工,拿取不原来的人或者官府给予的报酬的,这样的工匠叫做明资匠。
将作监常年大概保持有一万三千名短番匠和三五百的明资匠。
这些匠人可不是胡乱抓来的,大多数有培训经验或者施工经验,可以说是熟练工。
同样,这样的工作经验会把各地先进的技术工艺很好的传播开来。
你想一下,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去京城和同行一起干活,岂不是相当于什么技术研讨会一样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