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事实上,唐军平叛的每个日日夜夜里,最为寝食难安的当属李亨。
每个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他都会兴奋得像个孩子,在第一时间通报文武百官,而在得到失败的消息后,他都会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地寻找对策。
对于李亨来讲,无论是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还是皆曰可杀的反叛者,都是巨大的负担,他需要驾驭群臣,这本身就耗费了他无数的精力。
但他更需要平定叛乱者,这使他每天的工作严重超负荷。
李亨曾经度过十八年心惊肉跳的日子,他的神经已经脆弱到极点,久而久之李亨的身体状况开始每况愈下。
历史证明,在皇权微弱之时,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势力抢占先机,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在李亨病重的时候,这点也不例外。
细数李亨的经历,李亨当时最为倚重的势力,当属宦官集团。
当时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就是在马嵬驿兵变中,极力主张李亨北上灵武的李辅国。
朝纲日蠹
李亨在安史之乱中获得皇位继承权,使十八年的梦想成真,除了自己的努力和身边功臣的拥护之外,李辅国是个关键的人物。
在马嵬驿兵变后,李亨究竟该何去何从,是摆在他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李亨当时也是六神无主,关键时刻还是李辅国的极力建议,才让李亨下定决心,借口平叛北上灵武,摆脱父皇李隆基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帝王之梦。
李辅国本名静忠,“辅国”
这个名字是他跟随李亨到达凤翔后,被赐予的名字。
据《新唐书?李辅国传》记载,(李辅国)以阉奴为闲厩小儿。
貌佞陋,略通书计。
从上述这段记载来看,李辅国是个相貌丑陋的人,进宫之后,以照看马槽起家,但却有一定的文化。
四十岁之前,李辅国始终默默无闻,连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没都混上,直到四十岁,才当上宫廷的马匹簿籍,后来受到王的推荐,成为太子李亨的贴身侍从宦官。
别看李辅国相貌丑陋,但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李辅国能够最终成为李亨身边最为信任的宦官,凭借的是灵活的头脑以及善于揣测领导意图的本事。
这一点,从马嵬驿兵变后他力劝李亨北上灵武和到达灵武后劝李亨称帝就可以看出。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亨北上灵武的策略十分正确,这不仅成就了他的帝业,也让他成为众望所归的平叛领导者。
李亨即位后,为了酬谢李辅国在“从官单寡,道路多虞”
的情况下,所立下的拥立之功,立即擢升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
百官奏事、御前印玺符契和军队的号令等重大职责,全都委任给他,甚至连指挥禁军的权力也交给了他。
李亨返回长安后,加拜李辅国为殿中监,至德二年(757年)八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郕国公。
李辅国以拥立李亨有功而颇受宠信,非但掌管禁军,甚至独揽了百官的监察权。
他专门设置了察事数十人,用以监视百官的行动,官员稍有过失,他的党羽就会立即得到消息,然后立即逮捕进行惩治。
如果要是追查什么案子,朝廷各部门全都不敢承接,即使是关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内的重刑犯,有的还没审讯完毕,只要李辅国说一句“放人”
,这人就得乖乖地放出来,胆敢有阻拦者,保准让他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因此,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三司审理的案子,都要事先报告李辅国,听候他的指示,随他的意思而判,声称是皇帝陛下的制敕。
当时朝中的大臣全都称他为“五郎”
,就连出身崤山以东名门望族的宰相李揆,见了李辅国也要行弟子礼,称他为五父。
史书记载,李辅国当时是“权倾四海,举无遗者”
,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人,自然也少不了献媚者,其中不乏身居高位的人。
例如崔圆和元载,都是因为依附李辅国而厕身宰相班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