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一面函嘱蓟辽督、抚查究,一面函询兵部尚书方逢时。
他给逢时说起:辽左之功,信为奇特,伏奉圣谕俯询,谨具奏如别揭。
但细观塘报,前项虏人有得罪土蛮,欲过河东住牧等语,虽其言未可尽信:然据报彼既拥七、八百骑,诈谋入犯,必有准备;我偏师一出,即望风奔溃,骈首就戮,曾未见有抗螳臂以当车辙者,其所获牛、羊等项,殆类住牧家当,与入犯形势不同。
此中情势,大有可疑。
或实投奔之虏,边将疑其有诈,不加详审,遂从而歼之耳。
今奉圣谕特奖,势固难已,但功罪赏罚,劝惩所系,万一所获非入犯之人,而冒得功赏,将开边将要功之隙,阻外夷向化之心,其所关系,非细故也。
(书牍十《答本兵方金湖言边功宜详核》)
居正在奏疏里留着一句:“虽其中有投降一节,臣未见该镇核勘详悉。”
这是一个活着。
明朝是监察权高于一切的时代,辽东有巡按御史,未经核勘以前,其实算不得定局。
辽东巡按安御史一经查实,随即函告居正,这才明白真相。
鞑靼七、八百名武士是真的,他们因为得罪土蛮,所以携带牛、羊,拚命东奔,准备向朝廷投降,却想不到遇着一位杀人不眨眼的陶副总兵,给他们一个死不瞑目。
但是怎么办呢?天地祖宗都谢过了,恩赏一直荫到大学士底子、孙,难道都要推翻。
居正还准备息事宁人,但是口口声声,抱怨吕调阳等底糊涂。
他和蓟辽督抚说起:向者南归,奉圣谕辽东大捷,命孤拟议恩赏,比时心窃疑之,曾以请教,随具一密疏入告,及孤入朝,则业已处分矣。
近得安道长(即巡按御史)一书,据其所访,则与小疏一一符合,何当事诸公之不审处,一至于此也!
今大赉已行,固难追论,但赏罚劝惩所系,乖谬如此,殊为可恨。
谨录疏稿及安君书奉览,幸惟秘存。
(书牍十《答边镇督、抚》)
这是万历六年居正还朝以后的事。
不久,给事中光懋上奏,指实陶成喾杀降要功,请求治罪,并请将大学士,兵部尚书、侍郎及蓟辽总督、辽东巡抚、总兵恩赏一并剥夺。
这真是一个有力的奏疏,事情已经揭开,当然只有彻查。
居正立即函致巡按御史,切实说起:去岁,承示长定事,鄙意以其事已成,可置勿论矣,不意该科又有此疏,已奉旨并勘。
今惟当据实分别真伪,以俟宸断,量其虚实大小,以为予夺厚薄。
明主悬衡鉴以裁照,决不致有枉抑也。
辱示事情,一一领悉。
去岁之事,不谷到京,闻人言啧啧,不独执事言之,今虽欲曲隐,而人之耳目,可尽涂乎?近日彼中督、抚书来,又言执事云,见不谷奏对稿中,有投降等语,不敢具核册,须使人密探而后行者。
此必执事畏诸人之怨恨而托之不谷以自解也。
然执事有纠察之责,为朝廷明功罪,慎赏罚,何嫌何畏,惟当核实,作速勘明,则公谕自昭,人心自定矣。
(书牍十《答辽东安巡按》)
经过居正底支持以后,安御史底奏疏来了,一切和光懋底话一样。
兵部尚书和蓟辽督、抚还在设法隐饰,但是事情已经隐饰不来了。
最后的结果,内阁、兵部、督、抚、总兵底恩赏一齐革除。
居正在万历七年曾经说起:“赏、罚明当,乃足劝惩,未有无功幸赏,而可以鼓舞人心者!”
又说:“近日辽左虚冒功级,虽督、抚、大将,已降之恩皆追夺。”
(书牍十一《答总宪吴近溪》)经过这一番振饬,鞑靼武士们可以瞑目了。
居正这一次的作风,真有些操切,莫说已降之恩一概革夺,似乎不近人情,最初报捷的梁梦龙,题请的方逢时,拟旨的吕调阳等,不感觉难堪吗?这里有的是内阁多年的同僚,心腹相共的朋友,和一手提拔的门生,然而居正顾不得,在为朝廷整饬纲纪的前提下面,居正不顾私人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