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母亲对儿子的淘气行为不大在意,但是她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
儿子得到一个好分数,她会认为这是应当的,但如果儿子的分数落到三名之后,她就不会有好脸色。
如果更差,比如十名之后,就要挨打。
母亲打儿子的时候通常都用一根竹尺,坚硬而且具有弹性。
儿子在长大成人之后还记得小时候挨打的情形,“那是真打,而不仅仅是恐吓,所以下手很重,有一次还把尺子打断过。”
但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不可能次次争先。
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分数不好,开复心里一阵害怕,怕母亲打他,就把分数改了。
他改得很有技巧,等母亲签字之后,又改回去,所以母亲和老师都没发现。
这对他是个巨大的鼓励,连续几天都很得意。
然后,他第二次修改自己的分数,不料这一次弄巧成拙,留下痕迹。
他觉得这次不可能蒙混过关,索性学着母亲的样子挥一下手,就把卷子扔到水沟里去。
每个人在少年时期会用自己的方式作一些恶作剧,开复也不例外。
此人日后功成名就,一派绅士风度,做事一丝不苟,既聪明又严谨。
让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他在童年时代也会有一系列的恶作剧。
不过,自从那次失败的修改成绩之后,他就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因为他发现这个家庭更在意孩子的品格。
“我如果做了一些有损人品的事,无论母亲还是父亲,都绝对不会容忍。”
1972年春天,开复过完11岁生日之后不久,大哥从美国回来,看到这孩子在如此严厉的管教之下读书,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承受着升学的压力,千辛万苦拿回一个好分数,也不知道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处,忍不住说:
“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
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那时候中国人出国留学还很少,开复在自己幼小的头脑里面,想象不出美国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大哥了解那个国家,他在开复一岁的时候漂洋过海到美国去求学,如今10年过去,对美国的教育情有独钟,对台湾的教育也更加失望,现在眼看这孩子成长起来,就决心要把他带到那个更广大的世界中去。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奇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
就像她能集严厉和慈爱两种完全不同的本性于一体似的,她在很多方面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一边日夜督促儿子读书,一边又心疼儿子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一边为了儿子成绩优异感到欣慰,一边却又对这种考试到底会把儿子引到何处抱着强烈的怀疑。
现在,这位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的母亲,居然决定给儿子一片自由的天地。
那一天,母亲把手放在儿子的头上,对他说:“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
你就到那里去吧。”
开复敬畏地看着母亲。
她是个独裁的、严厉的女人,信奉传统的中国式教育。
过去11年来她把这个孩子牢牢地拴在身边,要求儿子按照她的意志接受教育。
但是现在,她居然让他自由,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对母亲来说,儿子离家的日子是天下最大的一件事,永远不会忘记,但是一个11岁的孩子还不能理解其中深意。
他只记得是坐飞机去美国,不像他的大哥要坐一个多月的轮船。
飞机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