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事实上,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钢材的硬度和质量也没有出现过飞跃。
人类制造的最硬的结构,仍然是雪明碳铁,而最常用的方法,仍然是淬火硬化得来的麻田散铁。
用贝塞曼的转炉炼钢,也只是提高了钢铁的产量,使钢材的价格大大降低了。
这样的工业化生产,最高也只能实现到hrc65左右的硬度。
对于一个唐代的高级铁匠来说,他可以审慎的观察今后00年内的钢铁制品,然后略带自豪的说:“虽然要费一番功夫,但也不是做不出来!”
又或者他会这样说:“虽然样子做不了那么规整,但是我可以保证能用的!”
虽然他们没有现代的金属学知识,也没有元素组成,晶体结构的概念。
但长期的实践,能让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而朴素的理解,来通过种种手段,认识钢铁的性质,控制金属的质量。
离规定的5天赌斗的时间快到了。
老黄头不慌不忙,闭目养神,然后拿起经过烧焊锻打以后,修整完毕的刀身。
在皮铁经过十次折叠锻打,然后均匀的分为两块铁料以后,老黄头把它们和刃铁,心铁贴合在一起,然后逐渐的把这些铁料粗短而方正的形状,逐渐的锻打成为刀身直而且窄的形状。
他的手艺非常好,所以刀身打出来就几乎是笔直笔直的。
不需要多少修饰,就是一把漂亮的刀。
最后他用铁鏊剪掉刀头,做出一个刀尖的角度。
完工以后,他用黄泥混合羊油,然后敷在刀身上。
最后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淬火,就要来了。
“钢子,你仔细好。
刀身上的泥层有讲究。
刀刃处要薄,刀背处要敷泥厚度更厚一些。
然后黄泥也不是完全均匀的,要做出这样的斑点。”
老黄头自习解释道。
“这样做出来的刀,刀刃硬,刀背韧。
而且打磨之后,刀身上还会出现花纹。
我在刀身上做出了细微的凹凸,这样花纹会带有迷惑人的效果。
明天你就能到了。”
“耶耶,这也是我们家的独门绝技,是吗?”
钢子兴奋的问。
“其实也不算独门绝技,不过知道的人也不多。
你要记好了,千万不要让人学了去,知道吗。”
钢子再一次严肃的点点头。
“好了,最后一步,你自己仔细吧,不要打扰我。”
老黄头把敷好泥的刀身丢到火炉里,再次加热。
等到刀身的温度超过72度,颜色再一次如同朝阳的橙红色时,老黄头再把刀身夹出来,神情慎重,大喝一声,狠狠的往水里插了下去。
伴随嗤嗤的响声,铁匠铺里顿时弥漫起一团水雾。
等到水桶里的水平静下来之后,老黄头把刀身再次丢进炉里,稍微的加热了一下。
这叫做回火,能够改善刀身的应力,让刀不至于过于坚硬而过多的失去了韧性。
过了一会儿,老黄头剥下刀身上的黄泥,仔细观察刀身上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