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渊盖苏文的探子,在安市陷落的第二天就把消息送到了平壤。
渊盖苏文立刻下令全国动员,紧急征兵。
强行征召了三十万士兵,分布于鸭绿江到平壤一线的各大险要之地。
因为唐军的骑兵进军速度非常快,如果要轻装突击,一夜之间就可以从乌骨城突袭到平壤城下。
这段距离不过三百多里地,对于曾经创下一夜推进五百里的唐军骑兵来说,实在是小儿科。
因此渊盖苏文部署了二十万士兵在义州府据江而守,并且提前毁掉了所有的桥梁码头以及船只,试图阻止唐军的推进。
如果唐军胆敢强行渡江,他们就会趁其半渡而击。
另外十万为机动兵力,部署在鸭绿江后方两百里地的博川,此地也有河流流过,也是成为唐军渡江的不得不攻克的天险。
前文提到过,李道宗和李靖都认为,苦战安市不是正确的打法,只有突击平壤才能拿下高丽。
可是这一路五百里地,距离上是可以一路突击,但是如何解决渡河问题呢?因为地形的原因,这一路必须要渡过三条江,难道渊盖苏文明知唐军大军压境的时候,不会去防守这些交通要道吗?当时高丽的人口超过七百万,就算被击溃了十五万军队,难道再拿二十万三十万军队都拿不出来吗?
六月十二日,唐军进驻乌骨城,此地已经在五六天前,接到渊盖苏文的命令,全部军民撤退到鸭绿江对岸,因此这里只是一座空城,连来不及搬走的粮草也被烧的干干净净。
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又继续吹捧飘飘然了一番,然后探子传来的消息,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了。
李世民很郁闷的问:“诸位,现在高丽人据这鸭绿江而守,这个江面足足有两百步宽,此时正是水大的季节,要怎么渡过去呢?”
两百步的距离,只有很强的弓弩才能超过这个射程,对江对岸造成有效杀伤。
也就是说,高丽士兵只要陈列在河对岸,稍微退后,那你就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你只要在河中间的时候或者要上岸的时候,就是活靶子一样……
此时张亮和他的五百艘大船在卑沙城(大连),每艘除了满载粮草以外,还能运输四五百人。
运输能力是足够把五万战斗部队投送到任何地域。
因此长孙无忌便说:“我们可以让张总管的五百艘船来运过河,强攻可下。”
五百艘,每艘运两百人,那么一个来回就足够把十万人运过河。
可是下船重整队形的时候呢?这个时候被一个冲锋,基本上就可以回去了。
更何况唐军只有五万左右的战斗部队,而高丽军队则高达二十万。
这个时候,李治开口了。
他说:“我听说,五百艘沙船,一字排开,足足有二十里地那么长。
我军如果要迅速通过这条鸭绿江,断然不能靠它来渡江。
因为这样,战线拉的太开,而且准备时间又极长,高丽军队有很充足的时间将我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因此,这样万万不可。”
众人一听,也是觉得很有道理。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众都是不习水战的,对如何使用战舰毫无概念,因此争辩来讨论区,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好的强渡鸭绿江的办法。
等过了好一会,李世民只能再次把求助的眼光投向了李治:“雉儿,来,为父又要问问你的点子了!”
李治一路来虽然尽力低调,可是但凡李世民不擅长的战法上,都是他提出了最迅速和最有效的计策,已经公认为军师型的人才。
李世民也很感叹,私下说:“虽说雉儿弓马功夫远不及我,可是论战术计策,行军定计,已然不在我之下了。”
因此对李治继承大统,也更加的放心。
唐宋时期,北方使用的,是沙船,这是一种体宽,吃水浅,适航性好的船只。
而且因为中国式的横帆和舵的使用,比西方的地中海式帆船要先进很多,比西方学会使用逆风航行,要领先上千年。
中国古人有一种说法,说风有九个方向,只有当头风,也就是顶头逆风不可行,其他八风都可以行。
其实这是对内河航线而言。
对海上,所谓的当头风,只要把船的方向偏一偏,那顶头风不就变成那八风之一了吗?也只有对内河航线无法走之字形航线的,才会有当头风不可行的结论。
西方所传的运用三角帆利用逆风航行的技术,据说是来自八世纪东印度群岛(正是唐朝时期)。
可是,在那个时期,航海技术最高的就是中国人,因此,只有东印度群岛的人学习唐朝人的技术,而没有唐朝人学习东印度人的道理。
只可惜愚昧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治,断送了我国曾经那么先进的技术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