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部分(第3页)

他这样叙述自己的童年,停了一下,接着说:

“我小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上。

那些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学不到这一课,长大了还是要学的。

因为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得到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处在众星捧月的位置上。”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

的起跑线上,应当确立的第一个观念是:你不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独自去寻找奶奶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自由的天地(1)

那是决定我一生命运的一件事情。

——李开复

李开复一直把他的养育了七个孩子的妈妈视为人间圣母。

妈妈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儿子的诉说,仔细揣摩什么才是儿子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她还知道儿子内心深处潜藏的愿望,知道那愿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终将爆发出来,一点一点地引导儿子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她对儿子有一种执拗的期待和信任,相信儿子不同凡响。

可是作为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儿,开复总要惹妈妈生气。

每逢这时候,她就显露出一个平凡母亲的特点:焦躁,愤怒,甚至专横。

“我有一个很独裁的,但是非常好的母亲。”

开复总是这样说。

听上去有些矛盾,其实母亲正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温和又严厉,既传统又开放,既独断又宽厚。

11年前,她曾拒绝所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冒着生命危险生下这个儿子。

现在,儿子尽管还未成年,她却毅然剪断了母亲对儿子的束缚,让他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读书。

她知道儿子不仅需要生命,还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

那是1972年,李开复11岁。

这一年的中国有一个让全世界感到惊讶的春天。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与红色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比肩而坐,谈笑风生。

这场面要是出现在今天,人们是不会放在心里的,但在那时候却非同小可。

此前中美两个国家互不了解,不共戴天,此后都开始尝试了解对方,结果发现原来大家可以和平共处,甚至可以做朋友。

这个巨大的转变就是从1972年开始的,现在回头看,它改变了中国的大历史,也改变了很多普通中国孩子的命运。

后来被人们叫做“天才”

的那些“微软小子”

,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是呢。

1972年,张亚勤6岁,就像我们在前边提到的,他还在山西南边的一个小城里跑进跑出,缠着外婆给他讲故事。

沈向洋也是6岁,住在苏浙两省交界的一个小村庄,白天坐在一个破牛棚里听老师讲课,傍晚在田里采野果。

童欣刚刚两岁,吴枫也是两岁,高剑峰和张黔还在襁褓中,而刘策要到6年以后才出生。

张宏江的年龄稍大,也只有12岁。

他离开在武汉的家,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河南叶县的“五七干校”

,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不认识的叔叔和阿姨,既好奇又惊慌。

凌小宁在这群人中是年龄最大的了,那一年20岁,是北京第三轧钢厂的一个还没满师的徒工,其工作是把钢条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每天8小时,每周6天,每月工资18元。

在“微软小子”

的经历中,1972年如果有值得一提的事情,那就是李开复远渡重洋到了美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