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很少有人想到,教育孩子和制造汽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儿子和杨雪同岁,两个人一个在大都市里,一个在偏僻小城,一个是男孩子,一个是女孩子。
他们对于同一本书的反应都很强烈,但却如此不同,指向两个极端,尽管都有把问题夸大的倾向,但在他们的同龄人中却有代表性。
于是我开始反省,回过头去重新研究微软的那些年轻人,到现在两年过去,我可以说,我已经有了结论,就在本书中。
让我们更优秀。
这是教育的主旨,看上去天经地义。
谁都想要优秀,这是杨雪的梦想。
但是,还有比优秀更重要的,那就是“我自己”
,这是我儿子的梦想。
我希望这两个梦想,而不只是一个,都能成为现实。
我们没有能够更优秀,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我自己”
。
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使用自己的聪明。
我们即使优秀了还是不快乐,那基本上还是因为,我们总认为“最好”
的含义就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的最好是“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
2003年3月20日,我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当时我和凌小宁闲聊,给他讲了杨雪的故事,也把儿子的话告诉他。
他沉默片刻,然后说:“我总是对我的两个儿子说,你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你只需要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小宁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也是我哥哥,比我大一岁,童年时期我们形影不离。
家里兄弟姐妹四人之中,他并不比别人更聪明,但他个性最强。
对于大家都在追逐的东西,他认为那不一定是好东西,可是他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执著。
10岁那年,他想买一双冰鞋,是一双崭新的速滑跑鞋,妈妈也许是觉得那鞋太贵,只答应给他买一双半旧的花样冰鞋。
别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么号啕大哭,要么不再坚持,但是小宁一声不吭,突然跑开,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锤子和一把钉子。
他走进父母的卧室,还是一声不吭,挥起锤子,把钉子一根接着一根钉进床头的木架,直到妈妈答应他的要求,才停下来。
多年以后他长大成人,每天上班下班,却没有手表。
那年代手表在“三大件”
中名列第二,大城市里人人想要,但是小宁无动于衷,妈妈要给他买块表,他不要,还说“大街上哪里不能看个时间啊?”
他每天骑车去一个轧钢厂,工作8小时,把钢条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一天天这么干着,同时顽强地保留着自己的兴趣。
就像我们在《追随智慧》里面提到的,他喜欢无线电半导体,把自己的工资全都花在这些东西上。
70年代中期有所大学录取了他,是“工农兵学员”
,那时候离开生产第一线去大学读书,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不料他却不去,因为那个专业他不喜欢,他不肯为了一个大学生的招牌去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后来北京大学录取了他,他欣喜若狂,忙不迭地打点行装,不是因为什么“名牌大学”
,而是因为这次是计算机专业,那正是他的所爱。
这些事情都已过去多年,至今历历在目,所以当他说“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时,我立刻就明白了其中含义。
前言(2)
他的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促使我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微软亚洲研究院里的那些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