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看这口号,多年前的民国宣传喝牛奶变得更强的迷思一直持续到近几年才慢慢消散。
只能说,伟人说得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回到泥轰的和牛,泥轰人意外发现,虽然泥轰的和牛又懒又矮肉还少,但口感特别好。
和牛肌肉间脂肪含量非常均衡,号称霜降,入口即化。
这一下,泥轰的和牛成了世界级的美味。
1899年,东京筑地市场开起了第一家牛肉饭专卖店——祥野家。
泥轰的牛肉店专卖店后来也在大土地也开了很多门店,是很多小资日吹的心头好,最出名的则是最近出了食品安全的丑闻——祥野家。
泥轰的人们针对牛的品种标准极为严苛,能被称作“和牛”
的仅有明治时代之前的原生态种,或以原生态种跟外地人种类繁殖而成的牛种,即“黑毛和种”
“褐毛和种”
“泥轰短角种”
“没角和种”
。
为了更好地对和斗牛种开展改进,泥轰的人们曾以高卢西门塔尔牛等欧州进口牛种与当地牛混种改进,历经数十年的当然取代与种类提纯才得到培育肉质地化学纤维细致、植物油脂熔点低、人体脂肪堆积如降霜般遍布在全身肌肉间的“黑毛和牛”
。
当然了,这是泥轰的宣传说法。
以泥轰多年的“躬匠精神”
传统,这其实是很有问题的,这里暂且不提。
在泥轰的和牛风光无限,搞得原本的牛肉大国袋鼠国羡慕嫉妒恨,偷偷搞起了山寨和牛计划。
先让澳洲本地的安格斯牛和“特殊渠道”
进口的和牛生出了50%血统的第二代,然后让二代与一代和牛再交流,于是就有了75%和牛血统的第三代,然后……
袋鼠国人发挥了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精神,最终获得了血统无限接近泥轰和牛的澳洲和牛。
泥轰和牛等级以字母A~C表示。
又称作成品率等级,以一套特定的公式来计算从特定部位中能取出的「肉量百份比」,再计入肉的厚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等,A为良好(72%以上)、B是一般标准(69~72%)、C则较差(69%以下),等级越高代表这块肉品发育的越完整。